秋分时节,瓜果飘香,风吹稻浪,金穗颔首。
早些日子,游了银田寺,总感觉意犹未尽,周末,又踏上去银田渡槽游览的路程。
喜看稻菽千层浪
一座古镇书写了一代又一代韶山儿女不懈奋斗的光辉历史,一条天河见证劳动人民激情燃烧的岁月。这是历史的沉淀,这是岁月如歌的写照。
从韶山市区出发沿320国道驱车一路前行,马路两边是一望无际的稻田,稻菽千层浪,骄桦婆娑舞,让您百感交集,浮想联翩。听,吹过田野的风传来丰收的气息;看五彩田畴盈满丰收的喜悦。
约20分钟穿过银田镇,这高楼林立,商铺营集,再往前再走5分钟视野开阔,一条长长的渡槽横跨在眼前,这就是著名的韶山灌区著名的工程——银田寺渡槽。由华国锋同志题写的镶嵌在白色瓷片上“韶山银河”,四个红色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渡槽左侧刻有:湖南省水利电力厅工程总队第三工程队建,一九六六年三月。红字一样耀眼。
车停桥底,拾阶而上,韶山银河尽收眼底,银河一头架在桦木山上,因为桦木,山中一年常绿,山腰处便是一条澄亮的银河, 蜿蜒于山岳之间,穿行于山峦之中,如蛇似龙游曳于湘中丘陵。渠道水面狭窄,水流急缓交错,弯弯曲曲。银河两岸山水风光倒映在水面,被流晃成一幅飘荡的动感的图画。来到了韶山罐区陈列馆陈列馆。
陈列馆是一座典型的园林式建筑,碧瓦朱檐,青砖红柱,古朴典雅,绿树成荫,草木茂盛,灌渠流水潺潺而过,最醒目的的草坪上屹立的鲜艳党旗,党旗成“100字型”,镶嵌在党旗角上黄色党徽闪闪发光,底座上红底白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底下还有英文版。还有两块巨型标语“人民渠道人民管,管好渠道为人民”另一块“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毛泽东”。
“银河天上来,奇迹人间创”韶山灌区陈列馆始建于1966年,为纪念当年修建韶山灌区那段峥嵘岁月而建设,2017年被授予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列馆分为五个部分,详细再现了当年兴建韶山灌区的始末和灌区建成后的科学管理,彰显一代又一代湖湘儿女,筚路蓝缕,砥砺奋进,在三湘四水创造惊天动地的人间奇迹,在三湘大地撰写壮丽篇章。
热血沸腾铸银河
进踏大厅,馆内灯光璀璨,声乐交织,屏风上巨大的乳白石雕,满墙泛黄的老照片,诉说着曾经那段豪情似火的水利工程的兴建--韶山灌区工程的兴建。
一幅大型雕塑壁画夺人眼球,雕塑立体感强,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就有不同的感受,身临其境一般,仿佛自己置身于当年轰轰烈烈的韶山灌区的兴建之中,历史可以这般的触摸,历史可以这般的穿越,令人油然而生敬意。看着一幅幅图片,让我们一同回忆起曾经战天斗地激情燃烧的岁月。
1965年6月28日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委下发《关于修建韶山罐区工程的决定》,期间曾经三易其名定“韶灌”,从最初的“水府庙罐区工程”到“涟水渠道工程”最后定名“韶山罐区工程”三易其名,并成立工程指挥部,下设湘乡、湘潭、宁乡3个分指挥部,时任省委书记处书记、副省长华国锋担任省指挥部总指挥长兼政治委员,1965年7月动工,在华国锋同志的领导下,10万建设大军凭着“愚公有移山志,我们有穿山志”的豪情壮志,肩扛手提,搬走了一座座山包,架起了一座座渡槽,经过10个月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完成引水坝、总干渠、北干渠主体工程,于1966年6月2日建成通水。韶山灌区工程建设,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要高产才算”这句话至今仍镌刻在灌区大坝上,周恩来总理亲自听取韶山灌区修建情况汇报,拨款支持灌区建设。谭振林为“飞涟灌万顷”定名陶铸、王首道分别题词“韶山灌区水坝”、“三湘分流”表达对韶山灌区的赞美。实现了“修好渠道练好人,精神物质双丰收”。“十万愚公上高山,攒劲挖来攒劲担。送走千年旱涝苦,挑来幸福满人间。”这是当年的“战地诗歌”,凝视着这一张张图片,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热火朝天的年代。正如有联赞曰:“韶河水秀,鱼米香浓,功业炳千秋,衣食黎民当永记;赤县春长锤镰帜艳,风云经九秩,沧桑青史要重温”。
碧水长流润湘中
“千锄万凿兴水利众志成城破险阻;碧波荡漾通南北,稻菽千里润湘中”这首诗是韶山灌区水利工程的缩影。
韶山灌区是湖南省的大型引水工程。枢纽工程引水坝在湘乡洋潭,它拦截涟水上游集水面积5050平方公里(包括水府庙水库控制面积),逼使涟河水进入韶山灌渠。韶山灌区渠道有总、南、北、左、右干渠及宁乡、韶山分渠,共长240公里, 以水府庙水库发电尾水、涟水支流侧水等为水源,经洋潭水坝引水进总干渠,在湘乡境内的蒿子坪分南北干渠,再接支渠和“毛细血管”渠道,串连众多水库和塘坝,共同构成“长藤结瓜”式的灌溉体系。近万公里渠道、26处渡槽、10座隧洞、4000多处建筑物,奠定了韶山灌区在世界水利史上精品工程的地位。灌区建成近60年持续灌溉韶山、宁乡、湘潭、湘乡、双峰、雨湖、岳麓等7个县(市区)约25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100万亩农田,湘中大地旱涝保收变“粮仓”。
今天,湘中大地,绿色的田野,葱郁的山林,潺潺的流水,秀丽的山庄,江山如画,风景这边独好。曾经“娘啊娘,有女莫嫁涟河旁,天干三日田开坼,大雨一夜成汪洋!”这段民谣早已经成为历史。如今,韶山灌区是湖南省最大的引水灌溉工程,灌区内工程巍然壮观,气势磅薄,渠道阡陌纵横。也实现了毛主席说的:“要高产才算数”的期盼。一代又一代三湘儿女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攻坚克难,勇于创新,已经将韶山灌区建设成了“湘江河畔的一颗璀璨明珠”。韶山罐区以其的雄伟气势与飒爽英姿在湘大地上通农田,跨公路,越河流,连山头,穿石壁尽情飞舞,宛如一条银色的飘带滋润着湘中大地。
“丘丘稻田郁葱葱,到处听到流水声,大旱之年不见旱,多亏韶山罐区人”。韶山罐区工程的千秋伟业和热血青史当永世铭刻历史史册上。
韶灌精神耀神州
一代又一代韶灌人不断探索创新管理模式的进取精神,以“工程管理、灌溉管理、水质管理、绿化管理、信息化管理”五大管理为依托,全面提升了灌区工程的综合效益,为灌区范围内132.7万亩山地全部绿化,干渠全线植树270万株呈现出了“百里渠道百里林,树绿堤固水长青”的喜人景象。是湘潭国家森林城市的生态长廊,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水情教育基地。
一切为了群众,方便群众的生产生活,灌区的建设者们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展室通过灌区附近的人们在便民码头快乐地洗衣挑水、大步行走在人行桥的生活画面等历史资料,生动地阐述了“一切为了群众”的宗旨思想。
韶山灌区建成之后,各级领导灌区指导工作,对灌区高度重视关心支持许多国内外专家来灌区参观,留下了声声赞叹。韶山罐区是一座巨型建筑,一项浩大工程,是一个时代的鲜明标记,他的历史告诉我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攻坚克难,勇于创新”的真谛。在罐区建设过程中湘中儿女挥汗如雨创造了光照日月的不朽功勋,在运行过程中,经历了不断探索,造就了科学管理的辉煌,这是一笔厚重的财富,更是罐区儿女继续前行的力量。
几十年来,灌区以水为媒,积极服务民生,开辟茶园、果园,开拓水面养殖,帮助灌区农民人均收入由建灌区前不足100元增加到现在的上万元,眼下,韶山灌区正在申报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这颗三湘明珠一定会更加璀璨生辉。
今天韶山灌区朝着“高效节水型、智慧管理型、特色文化型、综合效益型”四型灌区,打造“民心渠”、“创新渠”、“幸福渠”新时代现代化灌区梦想砥砺前行!
遍地英雄下夕烟
走出陈列馆,忆往昔峥嵘岁月,凝望着历史的沧桑,韶山银河是毛泽东时代人定胜天现实写照和巨幅画卷。但我们不能忘记,凝结灌区的文化遗产韶灌精神将永远传承,无限光辉将激励后人永远向前。看今日伟人故里,红色韶山,清澈渠水在茂林树下穿流,高速公路在乡间横贯,高铁在山川穿梭,江南大地山峦起伏,天蓝地美,屋舍俨然,工兴粮丰,乡村振兴,环境优美,景色怡人。
“门外水流何处?天边树绕谁家?山色东西多少?朝朝几度云遮。”好一幅优美的画卷。
凭栏静听潇潇雨,韶山人物耐人思。一代又一代韶山儿女接力奋斗,曾谱写一曲曲惊天动地凯歌,望着两旁的滚滚稻浪,毛泽东主席的诗句“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一直再我耳边回绕。
汽车里正在播放,我们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