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南省湘潭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健全专业法官会议机制为抓手,深入推进司法制约监督机制改革,全面规范运行机制,切实提升改革效能,取得良好成效。
一、严把三个环节,实现全程监督
一是明确上会案件类型,突出制约监督重点。专业法官会议主要研究法律适用问题,为合议庭提供咨询意见。除明确要求合议庭审理“四类案件”时须提请专业法官会议研究外,对拟发回重审、重大改判或被上级法院发回重审的案件,以及合议庭有重大分歧的案件等,也应提请专业法官会议研究。未提交上会讨论作出的裁判被评查为错误案件的,须承担相应的审判责任。该制度实施以来,共上会讨论案件505件,2019年该院一审案件被改判、发回重审率较全省中院平均指标低3.6个百分点,案件质量始终保持良好态势。
二是精准识别监督案件,确保监督不留死角。提交上会讨论的案件,通过人工甄别和系统识别相结合的方式予以确认、筛选、标记。立案环节根据涉信访风险级别、涉群体性纠纷等因素标记案件类型,自动提示承办法官提交专业法官会议讨论;审理环节承办法官综合案件审理情况确定案件是否上会讨论;对代表委员交办督办案件,及时告知承办法官,确保案件监管无遗漏;执行环节法官根据执行情况及风险评估决定是否提交上会研究,做到立案、审理、执行全过程精准识别、智能监督。
三是设置限制结案流程,督促法官接受监督。对需上会讨论案件,由系统提示分管院领导审批,并在数字法院系统限制结案,即未经上会研究,承办法官不得结案。该类案件上会讨论后,承办法官须将上会申请表、审理报告、会议记录提交院庭长审核确认后,方可解除限制结案。该规定实施来,法官根据识别的案件类型主动按流程提交上会已成常态,自觉接受监督管理的意识明显增强。
二、坚持三个属性,确保监督有序
一是坚持人员的开放性,扩大监督主体。建立跨领域、跨区域、跨层级专业法官会议制度。对拟上会的案件,同一业务部门参会法官不得超过总参会人数二分之一,防止讨论意见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对刑民交叉、民行交叉、执行异议等跨领域案件,邀请本院或上下级法院具有相应审判经验和知识的法官参会;研究法律适用空白或在司法理论上存在争议的案件,邀请专家学者列席。
二是坚持程序的规范性,确保监督有序。设立专业法官会议办公室,专人负责审核传送上会材料,确定会议时间。建立会前禁言机制,合议庭、参会法官尤其是院庭长不得提前向其他参会法官表明观点或倾向性意见,避免意见失真。参会法官按法官等级由低至高顺序依次独立公正发表意见。会议不进行意见表决,由会议主持人最后归纳主要意见。会议情况由案件书记员和专职秘书分别全程记录,经参会人员签字后,连同申请表、审理报告等归档,做到全程留痕。
三是坚持结果的制约性,增强监督实效。对“四类案件”的讨论意见,合议庭应及时复议并向院庭长报告结果,如不采纳须提交审委会讨论。对于其他案件,由合议庭自行决定是否采纳会议意见。如合议庭不采用会议多数意见,裁判被评为错误案件的,应承担相应审判责任;法官按会议多数意见作出裁判被评为错误案件的,视情况减免审判责任。该制度运行以来,会议多数意见被合议庭采纳率达99%,讨论案件无一被重大改判或发回重审,召开审委会次数、讨论案件次数与改革前相比分别下降53.3%和77.7%。
三、做好三个衔接,拓展监督成效
一是做好会后跟踪衔接,客观评估会议成效。对上会讨论的案件,承办法官应及时向主持人和审判管理部门报告是否采纳会议意见,以便备案跟踪;对采纳会议多数意见导致案件进入二审或再审的,承办法官也应按上述程序报备,以衡量考核专业法官会议质效,及时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二是做好绩效考核衔接,增强法官参会积极性。法官参加专业法官会议的工作纳入司法绩效考核,法官发言符合法律规定,裁判结果正确,按每10件折抵承办同类案件1件核算工作量。法官对所讨论的案件所撰写的典型案例、裁判文书、学术论文评选获奖并作为裁判指引的,在晋职晋级、审判业务专家评选时给予加分。法官参会不积极,发表意见缺乏法律和法理依据,或者无正当理由缺席,全年出勤率不足50%的,也在绩效考核、晋职晋级中予以考虑。
三是做好经验总结衔接,提升监督成果效能。由相关庭室及时编纂整理,审判管理部门每年统一发布各类疑难复杂案件会议纪要,供全市法院参考。对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问题,及时提请审委会研究,形成类案裁判指引,统一法律适用。自制度施行以来,该院共研究制定《关于审理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责任案件的指导意见》《关于财产保全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等裁判指引12个,在尊重法官审判权与强化制约监督管理上实现了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