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文化活动
做有良知的法官
作者:周雅  发布时间:2015-06-30 16:59:49 打印 字号: | |
  邹碧华曾说,当他第一次把当上法官的消息告诉远在江西老家的母亲时,只有小学文化的母亲再三叮嘱他,一定要做一个有良心的法官。

  “做一个有良心的法官。”母亲的这句话,成了他一生的追求,一辈子的坚守。

  这位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最牵挂的事,是备受瞩目的上海司法改革。在中央统一部署下,上海成为司法改革的首批试点地区,如何为全国司改担当探路先锋,邹碧华深感重任在肩、时不我待,他用殉情者的姿态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法治理想,直到他的生命停止在了2014年12月10日这一天...

  翻开他的工作笔记,他生前为司法改革工作呕心沥血的最后三天还历历在目。

12月8日,周一,7点30分,邹碧华准点出门。当天,分管司法改革的他,要主持召开上海高院司法改革办公室专题会议。

  上海高院司改办副主任张新回忆说,“会议主要讨论如何科学合理计算法官工作量及质效,邹院长让我们将上海4家试点法院所有法官5年来人均办案量梳理一遍,单看办案数量还不行,还要计算案件质效。”

  邹碧华认为,这是为细化法官员额制改革方案做准备。法官要压缩到33%,很难。邹碧华曾说,“要避免搞‘一刀切’,不能为了图省事,就‘欺负’年轻法官,将助理审判员‘就地卧倒’转为法官助理,一定要有科学考核标准,让真正能胜任审判工作的优秀法官进入员额。”

  他深知,“改革,怎么可能不触及利益,怎么可能没有争议。对上,该争取时要争取;对下,该担当时必担当。背着‘黑锅’前行,是改革者必须经历的修行”。

  12月9日上午,他参加上海高院党组会议。

  中午11时45分,邹碧华在朋友圈转发了上海法院律师诉讼服务平台上线的新闻,评论道:“希望让律师的执业环境越来越好。”

  这最后的留言勾起了许多律师的伤感。全国律师协会民事专业委员会2014年年会,是他最后一次公开演讲,他说到“律师对法官的尊重程度,表明一个国家法治的发达程度;而法院对律师的尊重程度,则表明这个社会的公正程度。”

  下午,他参加司法改革座谈会,从下午2点一直讲到5点。

  晚上,邹碧华给儿子打电话祝贺他21岁生日,谈及自己21岁北大毕业到上海找工作,邹碧华说道“那时候,除了你妈妈谁都不认识,住在纺大学生公寓,一家家单位投简历……”儿子次日发朋友圈说,“爸爸还说这里面有很多故事,下次有机会要和我细说,没想到却成了永别。”

  儿子还拍了家中的书房:三面都是书墙,桌椅旁堆满了书。勤奋的邹碧华将审判实务和理论研究相结合,写下《要件审判九步法》《公司法疑难问题解析》等10多部著作,其中《要件审判九步法》成为全国民事法官和律师办案的重要指引。

  一位同事说:“他像一个孜孜不倦的改革布道者,”“他确实太累了,当天调整了作息,晚上1点就睡下,这比平时还提前了一小时。”

  12月10日,他忙碌如常,上午参加司法改革座谈会,下午三点,长宁区法院少年庭法官顾薛磊发了条短信给邹碧华,感谢他对自己参加上海十大杰出青年评选的指点。顾薛磊还记得,那是11月14日,邹碧华为他加油鼓劲。“邹碧华说起,母亲一句‘你要做个有良心的法官’激励了他一辈子。”然而,顾薛磊却永远等不到他的短信回复了。

  在下午驱车前往司法改革试点单位徐汇区法院的路上,突然,他一阵胸痛,司机立刻把他送往医院……然而,他的生命就此定格在17时20分。

  “爸爸,我不愿意相信你走了,我情愿相信你只是累了,只是暂时休息一下。”追悼会上,邹碧华的儿子声泪俱下。

  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邹碧华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挚爱的审判事业,离开了他至亲至爱的家人…

  但他用生命的意义告诉我们,法官不是单纯的法律技师,而应该是一名将法律、情理、社会等因素 智慧地融入司法过程的裁判者。

  “做一个有良心的法官”,邹碧华母亲的叮嘱是对所有法官的叮嘱。做一个有良心的法官,做一个时时刻刻心中有老百姓的法官,这样,才能成为彼此温暖的“燃灯者”,才能用自己的良知,助力中国的法治之船早日到达成功的彼岸。
责任编辑:周雅